來到畢爾包兩次,第一次是在西班牙唸書時和朋友在古根漢美術館籌備之時看現代畫展,第二次是畢業後回台灣工作時拜訪客戶,在晚餐前去了四家酒吧吃 tapas,印象不深刻都不行。這第三次終於有機會參觀了古根漢美術館 (Guggenheim Museum),而且十月竟高溫到39攝氏度,真是有夠嗆的。
畢爾包是巴斯克地區的工業中心,大都市區人口約為一百萬,是西班牙第十大城市。 建於十三世紀末,是巴斯克地區的商業中心之一,因其港口活動蓬勃發展,開採的羊毛和鐵商品出口到歐洲各地。在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畢爾包經歷了重工業化,使其成為西班牙第二大工業化地區的中心,僅次於巴塞隆納。
弗蘭克蓋里 (Frank Gehry) 設計的令人驚嘆的古根漢美術館 (Guggenheim Museum) 於1997年落成啟用, 它無縫地融入城市環境,在古老工業中心內維翁河沿岸的場地上展示其相互連接的石頭、玻璃和鈦形狀,使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蓋里使用了 三萬三千塊超薄鈦板來創造它奇特的曲線,評論家卡爾文湯姆金斯 (Calvin Tomkins) 在《紐約客》中則將其描述為<一艘披著鈦製外衣、波浪起伏的夢幻之船>,其明亮的反光板也讓人想起魚鱗。在內部與紐約和威尼斯共享世界上最重要的現代和當代藝術私人收藏。如今畢爾包是一座將前衛與舊城區的傳統風格相結合而充滿活力的城市。
不論那些批評的聲音如何,觀光客或美術愛好者到了畢爾包會花多少時間看古根漢美術館,又還有多少時間去了解體驗這個城市?但如果沒有這美術館,有多少旅人會把這城市納入行程,也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