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銀泉市的公寓.週末和肉肉看了一個在網路上找到的 Falkland Chase 之後,來到了市中心的 Twin Towers,沒想到管理中心不在吃飯去了,結果肉肉看到巷子裡有另一棟公寓大樓在招租,於是我們前往探勘.還沒走到門口我們就在講:這棟看起來太高檔,我們應該住不起吧.但想著好玩嘛,去問問看好了.在門口按了電鈴,好險接待小姐在,於是我們就入內參觀.
目前分類:東想西想 (28)
- Mar 04 Wed 2009 03:22
三樓好還是五樓好?
- Jan 19 Mon 2009 16:48
海外的華人小孩學習中文的十大障礙
在一個屋子裡看到十二個華人小孩,對我來說還是來美國的第一次吧.
肉肉的同事辨了個 Potluck Party,我們開了四十分鐘的車於週日傍晚來到了 Ellicott City.後來才知道在華府附近最多華人群居的好學區就屬 Rockville 和 Ellicott City 了.
- Jan 17 Sat 2009 23:33
忙什麼啊?都是他啦!
這個禮拜的新聞真不少,除了把大家凍壞的超級低溫之外,就是馬上要宣示就職的美國總統 Obama.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蹤影,打開電視,是他,去吃個 Bagel 店家的電視是他的新聞,到書店看書,還是他.不只各式各樣的書籍,連雜誌也都是不同表情的 Obama 作封面,就更不用講進了市區到處都在熱賣的 Obama 商品了.
- Jan 05 Mon 2009 12:57
國民年金一定要繳嗎?
- Oct 27 Mon 2008 08:17
老電影時間:Sunset Boulevard
這個週末去看了 Billy Wilder 導的 Sunset Boulevard.看完後戲院裡所有觀眾都掌聲叫好,証明它的確是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名片.
- Oct 20 Mon 2008 07:45
老電影時間:Double Indemnity
- Oct 01 Wed 2008 17:34
是危險還是安全?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稍早在離我們家十五哩的 Rock Creek Park 的球場上有人發現一枚手榴彈,所幸已於中午處理完畢.
這讓我想到 2005 年的秋天,我在華府市區閒逛時,突然看到地鐵附近的街上圍了幾台警車,把路封鎖了起來.不知究竟的我,看了看熱鬧,卻聽到路人說:好像地鐵有炸彈.
那時的我並不覺得它的真實性,只覺得是路人慌張之下隨口的傳言,不以為意的繼續我的行程.過了兩個小時後,要回家時,地鐵已恢復了正常.
- Sep 25 Thu 2008 09:47
這就是美國
昨天我們收到銀行 email 通知,說下個月的應繳電費是 $0.肉肉和我都覺得奇怪,莫非上個月迷糊繳了兩次嗎?
於是今晚上網查了之後發現,原來是馬州州政府和 PG&E (電力公司) 前一陣子打官司,和解的結果是我們拿到了 $170 的退費.
這就是說,我們從九月起到明年一月租約期滿,都不用再繳電費了,因為我們每個月的電費不會超過 $30.
那麼,為何馬州州政府要告電力公司呢?可能和我們之前的 Comcast 事件相似,有太多民眾投訴 PG&E 電費超收,於是這場官司打下來,每戶就得到了一些退費,對我們這些惜電如金的住戶來說,也算是撿到便宜了.
- Sep 08 Mon 2008 21:38
Federer 第五次榮登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寶座
今天瑞士籍的網球球王 Roger Federer 打敗了英國藉的 Andy Murray,奪得連續五屆的 US Open 冠軍寶座.
啊,為什麼要這麼高興呢?因為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一直是 Federer,而不是今年在法國公開賽和英國溫布頓打敗 Federer 的西班牙選手 Rafael Nadal.
- Aug 23 Sat 2008 22:08
結婚戒指可以掉幾次?

今天我們下午搭地鐵到 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 (DCA) 搭飛機,動身到 Wisconsin State 的 Milwaukee.
- May 11 Sun 2008 00:45
母親
- Apr 24 Thu 2008 16:50
我讀追憶似水年華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追憶似水年華), 為Marcel Proust (普魯斯特) 用十五年的時間所著的巨作, 是一部回憶式的自傳體小說. 普魯斯特是十九世紀末, 二十世紀初法國的偉大作家, 按編者所說此書: ”以獨特的藝術形式, 表現出文學創作上的新觀念和新技巧, 以追憶的手段, 借助超越時空概念的潛在意識, 不時交叉地重現已逝去的歲月, 從中抒發對故人及往事的無限懷念和難以排遣的惆悵”. 此巨作全套七本, 分別是:《在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重現的時光》。
今天終於讀完這部書的第一本了, 以前開始看了兩次但都因繁忙的日常生活而無疾而終, 一本且都看不完了, 何況全部的七本書... 這部書大老遠的跟我來到美國, 若不趁現在有空閒把它看完, 以後大概就更難了.
- Apr 03 Thu 2008 04:57
我愛Red Box
昨天和媽媽在skype上聊天, 我告訴她現在很喜歡週末去租Red Box DVD在家看電影 :P
哈哈, 從以前就不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 一則票價太貴, 若一家人都去看花費不得了, 和朋友去看還得約時間又不見得想看的是同一部, 有時自己想看又懶的坐車跑個大老遠,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出去附近租DVD啦. (這的確是很宅女的心態 :D)
這Red Box現在愈來愈普遍了, 在很多的超市裡都有架設, 只要按著螢幕的指示即可完成交易, 非常方便.
- Mar 19 Wed 2008 09:20
你是不是deadbeat?
今天看WETA的節目, 在說美國信用卡是很賺錢的生意!
美國人平均每人有八千美元的信用卡債.
每年有九千萬人需要償付信用卡債的循環利息, 而那些向來準時付信用卡債的人叫做”deadbeats”, 是信用卡公司最討厭的人, 因為他們賺不到他們的錢, 但deadbeats在美國是少數, 很少有人可以20年都準時付卡債的.
- Mar 14 Fri 2008 22:33
歐洲人
歐洲人又有那些不同呢, 以下摘錄部分Schwanitz對歐洲民族的特色描寫:
英國, 又稱大不列顚(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包括英格蘭(England), 蘇格蘭(Scotland), 威爾斯(Wales), 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 英格蘭人口佔總人口六千萬的八成, 即便如此, 若對著一位蘇格蘭人稱之為英格蘭人, 他們會很反感, 事實上英格蘭從來就沒有征服過蘇格蘭, 反而是蘇格蘭的國王登上了英王的寶座而統一了兩個國家
- Mar 12 Wed 2008 03:12
美國人
很多人看到白人就覺得他們是美國人, 其實不然, 而在美國的三億人口中白人佔74%, 由德國, 愛爾蘭, 英國的後裔所組成, 而他們在習慣文化上不但和我們差很多, 連也是西方人的德國作家Schwanitz眼中看到的美國人都有大不同之特色, 以下是他的觀察:
美國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成功經驗的歷史, 美國人是通過個人的移民行為而形成的, 因此美國人的民族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移民處境的影響, 而為了促進不同移民之間的民族大融合, 美國人發展出一種特別的憲法愛國主義與儀式.
- Mar 04 Tue 2008 06:58
我看電影伊莉莎白: 輝煌年代
昨天看了電影: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對它的期望頗大, 因為1998年的Elizabeth大獲好評, Cate Blanchett演技沒話說
這回捲土重來, 相同的導演(印度籍的Shekhar Kapur)及女主角, 應該是好戲再一部...
- Feb 18 Mon 2008 03:24
潘朵拉音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