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又有那些不同呢, 以下摘錄部分Schwanitz對歐洲民族的特色描寫:

英國, 又稱大不列顚(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包括英格蘭(England), 蘇格蘭(Scotland), 威爾斯(Wales), 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 英格蘭人口佔總人口六千萬的八成, 即便如此, 若對著一位蘇格蘭人稱之為英格蘭人, 他們會很反感, 事實上英格蘭從來就沒有征服過蘇格蘭, 反而是蘇格蘭的國王登上了英王的寶座而統一了兩個國家

英國歷史悠久, 所以什麼都注重傳統, 它其實是一個階級社會, 畫分的標誌則是語言及口音, 透過它可以分辨出一個英國人的社會地位, 上流社會的人說的是牛津英語或女王英語, BBC的新聞播報員說的基本上是此種, 在英國只有兩種途徑才能學習這種英語: 從有文化教養的父母身上或就讀私立的住宿制學校, 除了學習傳統學科之外, 還要學習如何像紳士淑女一樣進行社交.

儘管金錢也很重要, 但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更多時候是由他們的言談舉止, 而不是由錢財來決定的, 所以教育在英國是非常重要的, 經典的成功之路就是上知名的私立公學與大學來實現.

英國文化的行為標準是貴族式的, 其中包括: 絕對的自我克制, 因此英國人給人一種冷靜, 內斂的印象, 感情的爆發和過度情緒化都會被視為極其失態, 他們的鐵則為: 保持低調, 不誇張, 懂得藏拙, 尤其是涉及自身時, 只輕描淡寫一下, 例如: 由於評審委員的失誤, 我不小心獲得了諾貝爾獎, 也許由於名字的混淆, 我得到了貴族的頭銜... 等等. 絕對禁止狂妄, 大肆招搖的舉止態度

另外要懂得幽默, 也就是委婉地講話, 拿自己開開小玩笑, 它是避免自大, 保持低調的手段, 也是意識型態的防波堤, 是最佳的民主態度, 成為英國人最為推崇的性格. 所以在一堆英國人中做報告時, 要先來個幽默的開場白: 對不起, 我用這無聊的討論盜取了大家的時間.... :D

英國人多少有些目空一切, 他們對英國以外的東西除了法國和美國都不感興趣, 法國人對他們來說是文明競爭中唯一可敬的對手, 美國人則對他們是鄉村的富裕農民, 操著一口奇怪英語, 能教人開心的滑稽人物

對英國人來說, 兩次世界大戰是大不列顚的英雄史詩, 因為他們是唯一沒有被征服的歐洲國家, 所以英國人特別喜歡提起這些戰爭, 以顯示其卓爾不群.

**************************************************************************
理性的法國選擇了中央集權的形式, 而法國的中心就是巴黎, 巴黎對法國的意義遠超過一般意義的首都, 它是民族的大舞台, 孕育了讓整個法蘭西民族仿傚的行為文化, 推祟老練文雅, 衣著光鮮, 善於交際的作風, 和英國相比, 顯得裝腔作勢, 重表面工夫, 並且強調形式.

法國人非常重視陳規俗套, 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學習各種禮節, 日常交談中便充滿了下列的客套話: merci, mon cher (謝謝, 我親愛的), s’il vous plait, madame (請, 夫人), bonjour, monsieur (您好, 先生), excusez, mon ami (對不起, 我的朋友), au revoir, mesdames (再見, 女士們). 這些客套話是不可少的, 如果你不說, 就顯的你是個野蠻人. 就這樣, 持續散發著客套之光的太陽溫暖了法國人的日常生活, 它讓世界變得明亮, 人的情緒為之高昂, 法國人的生活需要這種暖洋洋的氣氛.

法國人自詡為語言貴族, 他們認為法語是語言發展的頂峰, 是唯一能清楚高雅的表達思想的語言, 法語中也有您(vous)及你(tu)的區別, 交談時雙方會視情況決定用尊稱的您或一般的你, 有些夫妻之間也用您, 在某些家庭中孩子對父母也用您來稱呼.

在講話及書信中法國人會盡量用華麗的詞藻, 例如在信尾署名寫道: 帶著最熱切的問候永遠忠實於您, 我親愛而仁慈的某某女士, 您溫順的僕人某某某...

法國是倡導高雅生活, 精緻生活的國家, 這表現在他們陳設有致的廚房和優秀的餐館文化上, 法國也是一個重視家庭的國家, 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聯繫的排他性很強, 因此法國人很少邀請別人到家裡吃飯, 他們更樂意請人上餐館.

*************************************************************************
西班牙和義大利都是未經宗教改革洗禮的天主教國家, 它們都在現代化的競賽中落後, 儘管起跑時衝第一.

西班牙是由17個自冶區(Autonomy)如: 加利西亞, 阿斯突里亞, 巴斯克, 那瓦拉, 阿拉崗, 加泰隆尼亞, 卡斯提亞, 瓦倫西亞, 安達露西亞...等所組成, 西班牙的行為文化明顯是由貴族所主導, 顯示其生活方式的優越性, 因此西班牙人所推祟的形象就是: 悠閒自在, 喜好宴樂, 熱愛交際, 注重業餘嗜好, 在西班牙, 人是獨立而自由的, 不做物質生活的奴隸, 也不會為了生活而操勞奔忙.

這種生活態度讓他們極為祟尚榮譽, 它包括: 光明正大的男子漢尊嚴, 待人接物慷慨而熱情, 喜歡呼朋引伴, 遇事果斷而勇敢, 並散發出陽剛之美. 下午的時刻, 在城市的廣場散步, 或聚在小店中閒話家常, 向大家彰顯自己, 他們穿著盛裝, 表現的無憂無慮是為了向眾人展示自己的榮譽仍然完美無瑕. 所以他們絕對不會穿著邋遢的短褲和拖鞋, 在街上亂跑...

也因為他們不想讓自由受到工作和生意的限制, 不想讓自己變成計劃的奴隸, 所以認為只有隨機應變才能証明自己是工作的主人, 因此如果今天的事情沒有完成, 沒什麼大不了, 延到明天好了, 反正有的是時間, 況且如果不把事情推到將來, 那將來要幹什麼? 只有眼前才是實在的, 及時享樂吧!

西班牙人推祟莊重而優美的風度, 就像弗朗明哥舞蹈中那種有節制的力度, 或像是西班牙鬥牛的矯健步伐與迷人身段. 而義大利人喜歡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有威嚴, 就是多愁善感, 大概是參考了義大利歌劇的風格來塑造自己的形象.

***********************************************************************
奧地利人存在嚴重的身分認同問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 沒有人會認為奧地利人和德國人有什麼不同, 1945年後, 奧地利和德國分道揚鑣, 畢竟奧地利並不想背負那些無恥行徑的罪責, 因此他們扮演起德國的受害者

奧地利是所有德語系國家中, 唯一一個深受帝國宮廷文化和首都維也納的影響, 仍保留著貴族氣質的美好社會, 奧地利人的行為還保留著傳統的文明性, 他們根據偉大同胞弗洛依德的理論, 拚命忘卻往事, 壓抑記憶, 並獲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

*************************************************************************
瑞士為他們的歷史與特殊發展道路感到驕傲, 他們為了捍衛自由英勇奮戰, 享有不可征服的美譽, 並將瑞士建設成一個多元文化, 獨立而民主的國家.

瑞士在近代史上是非常幸運的國家, 沒有加入歐洲自我毀滅和大屠殺的行列, 但瑞士也遇到名譽上的小小危機, 因為瑞士銀行幫人洗錢, 協助納粹分子侵吞猶太人的財產.

瑞士是個非常平民化的國度, 雖然在宗教信仰上是混合的, 但是在文化上帶有濃厚的新教色彩. 日內瓦是喀爾文主義的世界重鎮, 讓瑞士成為新教主義, 中產階級, 以及民主政治傳統的綜合體.

他們引以為傲的美德有: 規矩正派, 熱愛秩序, 乾淨整齊, 學究氣質, 執行任務時的信賴可靠, 生產器械的精密準確等, 其標準都遠遠高於歐洲平均水準

***********************************************************************
荷蘭是十七世紀歐洲的強國, 還是文化, 書籍製造以及族群包容的中心. 歐洲的異教徒和受迫害者都逃到荷蘭去, 猶太人在荷蘭受到的待遇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lar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