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336.jpg

這座美麗又宏偉的蒙特卡西諾本篤會修道院 (Benedictine abbey of Montecassino,義大利名為 Abbazia di Montecassino) 位於義大利南部拉齊奧 (Lazio) 山區,由西方修道主義創始人聖本尼迪克特建於529年,是本篤會 (Benedictine) 的第一座修道院。數百年來一直是和平與壯麗的象徵,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與德國之間的一場重大戰役而聞名。今日它是義大利最具標誌性也有著最動蕩歷史的修道院之一。

IMG_6291 door opens only mar 21 as St Benedict day.JPG

從停車場走向修道院會先看到門上有著和平 (PAX) 的大門,一年只在三月21日聖本篤日開放一次。

IMG_6295.jpg

一進入大門就會看到小花園,如此的寧靜,很難想像它在其悠久的歷史中曾被倫巴第人、阿拉伯人、法國人和美國人(以及其他盟軍)洗劫或摧毀。

DSC09313.jpg

當年建完後不到五十年,修道院被入侵的倫巴第人洗劫,居住的僧侶逃往羅馬。修道院於718年重建,但在833年再次被廢棄。949 年在教皇阿加佩圖斯二世的要求下,修道院再次重建。在十一和十二世紀,它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獲得了廣闊的世俗領土。 在此期間,中世紀歐洲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就坐落於此,一些最古老的義大利語來自這一時期,並在這座修道院內完成。

DSC09337.jpg

修道院在十三世紀進入衰落時期,並在1349年被地震摧毀,而於二十年後重建。在十七世紀,大規模的翻新工程使該建築成為那不勒斯巴洛克 (Neapolitan Baroque) 風格的典範建築學。

DSC09314.jpg

然而在1799年,修道院再次遭到洗劫,這次是被拿破崙軍隊洗劫。這座修道院於1866年被鎮壓,成為一座紀念碑和博物館,但其多災多難的歷史並沒有就此結束。

DSC09348.jpg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道院是歐洲戰場上最悲慘的戰役之一。德國人注意到修道院將成為一個極好的觀察哨,但出於對修道院歷史意義的尊重,德軍司令部命令德國部隊不要將其納入防禦範圍。然後他們通知梵蒂岡和盟國他們不會使用修道院。但不幸的是盟軍指揮官認為修道院被德軍用為砲兵觀察點,因而對修道院進行了猛烈砲擊,但修道院內竟住著許多尋求避難的平民。數萬名士兵和數百名平民在這場臭名昭彰的戰鬥中喪生,卡西諾山的整個山頂化為一片冒煙的瓦礫。

DSC09349.jpg

戰後蒙特卡西諾修道院最後一次重建,現在依然屹立在卡西諾的山丘上,是一座仍在營運的修道院和活躍的朝聖地。它安放著在修道院漫長而動蕩的歷史事件中倖存下來聖本尼迪克特和他的雙胞胎姐妹 Saint Scholastica 的遺體。

IMG_6328.jpg

在本尼迪克特時代,通往修道院的道路已有十多個世紀的歷史,是古羅馬阿波羅神廟的所在地。隨著修道主義在歐洲蔓延,更多的本篤會修道院建立在與卡西諾山同樣嚴格的標準之上。在修道院內僧侶們煞費苦心地保存著當代和古代文獻,以確保重要的文件和手稿不會因時間的摧殘而丟失。戰鬥前修道院裡大約 1,400 份不可替代的手抄本已被送到修道院檔案館妥善保管。不幸中的大幸是在毀滅性的戰鬥開始時,德國軍官將他們轉移到梵蒂岡,倖免於炸彈攻擊中。

IMG_6309.jpg

參觀這命運多舛的修道院,聽著修道士悠揚空靈的格里高利聖歌 (Grogorian Chants),心想該是重新閱讀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的<玫瑰的名字>了。

arrow
arrow

    polar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