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追憶似水年華), 為Marcel Proust (普魯斯特) 用十五年的時間所著的巨作, 是一部回憶式的自傳體小說. 普魯斯特是十九世紀末, 二十世紀初法國的偉大作家, 按編者所說此書: ”以獨特的藝術形式, 表現出文學創作上的新觀念和新技巧, 以追憶的手段, 借助超越時空概念的潛在意識, 不時交叉地重現已逝去的歲月, 從中抒發對故人及往事的無限懷念和難以排遣的惆悵”. 此巨作全套七本, 分別是:《在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重現的時光》。

今天終於讀完這部書的第一本了, 以前開始看了兩次但都因繁忙的日常生活而無疾而終, 一本且都看不完了, 何況全部的七本書... 這部書大老遠的跟我來到美國, 若不趁現在有空閒把它看完, 以後大概就更難了.

看了一下這部書的譯者, 每本有二位, 這十四位譯者都來自中國大陸, 很佩服他們的毅力及中文造詣, 據說這部書很難翻譯, 我讀完第一本也從中學了不少中文成語呢.

小說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中的第二部分《斯萬之戀》的確是最容易讀的一部分,難怪常常因其較短篇幅、較強之獨立性而單獨出版。其主要內容是查爾斯·斯萬和奧黛特·德·克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其餘的部分老實說很費神才能溶入他所描寫的意境中... 很多段讓我不禁偷笑, 尤其是神經質的主角老是要他媽媽給他晚安的一吻, 不然徹夜難眠, 真的敏感到病態的程度了.

然而他的博學讓他在文章中引經據典, 詩意的描述也讓人歎為觀止, 我想如果熟識法國歷史及歐洲人文的應該更能看出此為高手之作吧, 我只能盡我所能的在他的作品中吸取部分的睿智之語, 做為生活中的靈感了.

在序中提到, "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 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 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 而是處在時間裡...." 相信愛因斯坦也是很同意吧, 他那難懂的相對論不就是在講這些嗎? :P (希望肉肉不會暈倒我對相對論第四空間的了解)"

又道 "其實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 至少是不可認識的, 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受到我們自身的情欲的歪曲, 世界不是一個, 而是成千上萬, 每天清晨有多少雙眼睛睜開, 有多少人的意識甦醒過來, 便有多少個世界. 因此要緊的不是生活在這些幻覺之中並為這些幻覺而生活, 而是在我們的記憶中尋找失去的樂園. 普魯斯特的主要貢獻在於他教給人們某種回憶過去的方式... 我們的過去繼續存活在滋味, 氣息之中..."

當我在家中聽到不遠處傳來賣冰淇淋的音樂時, 我也被帶回了小時侯去巷口買豆花的記憶, 春天的風一吹來, 某種熟悉的草的味道也能把我拉回至某年春天的日光中... 普魯斯特找回了失去的時間, 而讀者如我也找回了原始的記憶感受力...

一本接一本的, 我希望能如願完成這偉大文學作品的拜讀. 啟發被我禁錮於現實生活已久的想像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lar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